

岳霞 曹攀 邓琼三尺讲台存日月,一支粉笔写春秋。在2025年教师节来临之际,长沙晚报联合长沙市教育局推出长沙市“模范教师”——第七届“感动星城·十大魅力教师”报道。教师是立教之本、兴教之源。在长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,正是无数像这十位教师一样的教育工作者,把讲台当作阵地,把学生视为珍宝,用知识播种希望,用品格塑造灵魂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长沙学子,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光。我们聚焦这十位教师,不仅是为了讲述他们的故事,更是为了传递一种力量——让全社会看见教师的付出与坚守,让更多人理解教育的温度与重量;也是为了树立一面旗帜——激励全市广大教师以他们为榜样,坚守教育初心,担当育人使命,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绽放更多光彩。

张曲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语文教师,从教26年,党龄26年,担任班主任24年做点亮学生心灵的“诗词女神”“麓之为大;山不在高。”今年4月22日,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大门,挂上了学校语文教师张曲创作的这副楹联,以磅礴气势惊艳众人。从教26载,这位女教师不仅用楹联书写教育豪情,更以诗为媒,在课堂内外搭建起传统文化与青春成长的桥梁,成为学生心中用诗词点亮心灵的“点灯人”。在张曲的课堂上,古诗词从冰冷的文字变成了跃动的生命。她的课堂智慧2008年她从“抗震救灾、众志成城”的剪报中获得灵感,着手打造这份属于学生的文化刊物。17年间,数百万字的编辑量、一期期精心策划的栏目,让《青春悦读》从班级小报成为学校文化育人品牌,斩获长沙市校本课程特等奖。作为浏阳九中工作站驻站名师,她创新提出“三阶成长”帮扶模式:“示范引领”阶段,她亲自授课讲座,展现诗意教学的魅力;“协同共生”阶段,她与乡村教师共同备课研讨,分享26年教学经验;“反思超越”阶段,她引导教师提炼个人教学风格,实现专业成长。26载教学生涯,张曲用诗词串联起课堂、刊物与帮扶,让“青春”成为她教育生涯的关键词。

黄毅 南雅中学德育工作室首席名师,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先见“人”,再育“生”推开长沙市南雅中学黄毅的教室门,满是思想碰撞的热浪。作为语文老师,他的课堂从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,而是穿越千年的灵魂对话。22年,如一盏不灭的灯,照亮一届届学子的成长路,书写着普通教育者的不凡史诗。对黄毅而言,长沙的大街小巷是课堂的延伸。22年来,他的足迹遍布麻石老街、新兴社区、老旧筒子楼与城乡接合部的出租屋。“教育的真谛是‘看见’,家访是看见孩子完整模样的重要途径。”这是他坚持高频家访的初衷。“毅哥”,学生们这样亲切称呼黄老师,这背后是毫无保留的信任。他幽默睿智,课文中的关键处总能被他一句妙语点破;运动场上,他和学生并肩挥汗,诠释“亦师亦友”。他总蹲下身与孩子对话,赞美从不吝啬,批评也饱含期许。毕业多年的学生仍会千里归来报平安,一位企业家曾在同学聚会上深情“表白”:“毅哥教我的不只是知识,更是做有温度、有担当的人。”2017年,黄毅成为南雅中学班主任工作室首席名师,他将“情感教育”与“趣味课堂”经验体系化分享,还远赴多地讲学,点燃同行热情。“请首先看见‘人’,然后再看见‘学生’。”这是黄毅送给年轻教师的箴言。在他眼中,教育的终极目标,不是生产高分考生,而是培养完整的人。黄毅说,永远保持对人性的好奇与尊重,让教育从真正“看见”每一个孩子开始。

黄俊 湖南师大附中科技创新中心副主任、生物竞赛教练、高中生物教师不止奥赛金牌教练,始终与学生共赴梦想12年扎根一线,湖南师大附中的黄俊秉持班主任的育人初心,又托举着生物教学的专业深度,走出了一条坚实的探索之路——既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,也是教育创新的践行者。在德育这片教育的“责任田”里,黄俊始终坚信“喊破嗓子,不如做出样子”。“教育不是说教,而是用自己的行动,给学生种下‘责任’与‘诚信’的种子。”黄俊的这份“以身示范”,不仅让学生学会了遵守规则,更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人。“追求卓越、超越自我”,这是黄俊为班级打造的文化口号,更是他通过创新管理模式,融入学生日常行动的育人目标。他探索实践“以成长小组建设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”,让班级管理从“教师主导”转向“学生自主”。在生物教学领域,黄俊深耕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的教学模式,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习惯,对学生因材施教,所教班级成绩在同等层次班级中始终名列前茅。2019年起,黄俊接过湖南师大附中生物奥赛主教练的重担,传承学校“金牌摇篮”的美誉,开启了拔尖创新学生培养的新征程。近年来,学科获奖人数多次以绝对优势位居全国第一,打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金牌与集训队纪录。从班主任、生物教师,到奥赛主教练、科技创新中心副主任,12年教育生涯中的角色转变,让黄俊对教育的理解愈加深刻。

戴岳为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室主任、中学物理教研员会把物理讲成故事,带领老师们“上好一堂课”“物理不是书本上的公式,而是生活里的星光——从灯泡发光到卫星飞天,都是物理的模样。”这是长沙市物理教研员戴岳为常对教师们说的话。从长沙县一中、雅礼中学的一线讲台,到长沙市教科院的教研平台,他始终以“打破知识壁垒、回归生活本源”为目标,推动物理教育从“知识传授”向“素养培育”深度转型。2012年,他凭借“以情境激活思维,以问题引领探究”的教学风格,斩获湖南省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;他坚持每年深入一线听课评课逾百节,将课堂作为教研创新的“试验田”。“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试题设计,都要让学生看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。”在他的主导下,长沙市物理教学掀起“情境化”变革。他带领探索“大数据+物理教学”的融合路径——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学生知识盲区,用信息技术实现“分层教学”,为全国教育信息化2.0时代的物理教学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“长沙方案”。作为湖南省中学物理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、多个省市县级名师工作室顾问,他搭建起一套“分层培育、精准赋能”的教师发展体系,让不同阶段的教师都能找到成长方向。他是学生眼中“会把物理讲成故事”的好老师,是青年教师心中倾囊相授的好前辈,是乡村学校期盼的“送教人”,更是湖南省中学物理教育的“领航者”。

陈水章 全国优秀教师,湖南省特级教师,长郡芙蓉中学科创特色教育中心主任31载打造科创“渔场式”教育生态在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的科创实验室里,一个忙碌的身影总是格外引人注目:他时而蹲在学生身旁,一同探讨电路设计的细节;时而手持3D打印作品,反复端详打磨——他,就是长沙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、长郡芙蓉中学科创特色教育中心主任陈水章。这位深耕教育领域31年,被学生们亲切称为“能把枯燥公式变成魔法”的科创导师,更是“渔场式”教育生态的创造者与践行者。在他眼中,校园是星罗棋布的探索“渔场”,而每个学生,都是自带导航系统、能自主探索的“探险家”。他始终将“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、在体验中创新、在创新中成长”作为核心目标——他所倡导的“渔场式”教学,以学习者为中心,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的生本课堂,让创新基因在开放的教育生态中自由生长。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,长郡芙蓉中学先后斩获“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校”“湖南省十佳科技创新学校”等多项荣誉,更成为芙蓉区创建 “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”、打造科技创新“一校一品”特色范式的核心力量,为区域“幸福教育”注入强劲动能。如今,这一课程体系已引领学生斩获40余项专利、400余项市级以上科创奖项。作为1970年出生的教育“老兵”,陈水章已获得全国优秀教师、湖南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。

张洪波 雨花区枫树山教育集团总校长,枫树山小学党总支书记“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完整而深刻的生活”“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,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完整而深刻的生活。”从乡村学校的青涩教师,到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先锋者,再到引领教育集团发展的“领航人”,雨花区枫树山教育集团总校长张洪波始终深耕“新生活教育”理念,让教育回归生活本真,让无数师生在校园里收获蓬勃生长的力量。“新生活教育”的核心,是让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,而是成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。早在20年前,张洪波就在和平小学开展教育戏剧实验;2011年,她在王家冲小学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,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。作为枫树山教育集团总校长,张洪波将“新生活教育”作为集团发展的核心引擎。她提出“尊重差异、共享智慧、协同共生”的发展理念,构建起特色鲜明的集团化办学模式:推动集团课题《家校社协同下的新生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》研究,创设“名班主任工作坊”,让优秀理念和资源在集团内推广;借助学生发展中心年均开展集团“新生活全员运动会”“新生活跳蚤市场”等联合活动50余场。她主持的国家级课题《核心素养导向下“数学广角”教学研究》,将生活场景转化为数学实践;省级课题《基于童心陪护的校本课程研究》成果

段贤清 长沙县第一中学数学教师、科技创新创客教师做农村教育的“创新摆渡人”这是一名“硬核”农村科创教师,从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,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,他不仅用精妙的数学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,更以科创教育为农村学子铺就了创新发展之路,他就是长沙县第一中学数学教师兼科技创新创客教师段贤清。位于学校科学楼的“段贤清创客工作室”,这里如同一个小型的“科幻空间”,摆满了段贤清和学生们的奇思妙想。身兼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以及班主任工作,段贤清每晚仍雷打不动地到创客工作室指导学生。为了不错过学生们的每一个创意火花,他还在工作室安装了摄像头和录音设备,无论身处何地,都能为学生们及时提供线上指导。这样的辛勤付出也让他收获了诸多荣誉,获得了省十佳科技教师、湖南省互联网+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等称号,但段贤清最看重的,还是能真正为学生成长带来帮助。针对学生创意生成及创新能力短板,段贤清依托创客工作室,探索城乡科技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,首创“平台教学”理论,并构建“基于平台教学的课堂设计”模式,该模式已在长沙县各城乡中小学推广,有效推动了城乡科技教育均衡发展。工作室自2016 年底成立以来,已有2000多名学生经常性参与活动,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十五种科技类比赛,累计获得世界级奖励9人次、国家级、省级以上奖励400余人次。

黄敏 湘江新区博才小学教育集团博才红枫小学思政老师在雷锋故乡,践行“接上童气”的思政教育在雷锋家乡长沙,有这样一位思政教师,她20余年扎根教育一线,以雷锋精神为指引,在传播红色火种、培育时代新人、助力教师成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。她就是湘江新区博才小学教育集团博才红枫小学思政老师黄敏。“让学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,它在每位老师一节节的教学设计里、课堂组织里,在老师的言语里、板书里、作业里……”黄敏以“接上童气”作为她的教学主张,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。在思政课教学中,她创新教学方法,让思政课“活”起来。执教的《红军不怕远征难》作为湖南省唯一课例,亮相全国思政课改革与创新公益直播;参与研发的思政课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供全国学习;主讲的禁毒课获湖南省小学组唯一一等奖,全省近20万人点击学习,还作为湖南省代表在全国思政课研讨会上分享。作为湘江新区首个小学思政名师工作室、湖南省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联盟黄敏工作室首席名师,黄敏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,成为众多思政教师成长的“领头雁”。在她的指导下,几十位思政教师在各级赛课中获奖,思政教研组获评湖南省优秀教研组;她还带领团队为西藏、新疆等10多个省份的思政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、开展专题讲座超100节,承担名校访学50余场,为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。

谭姣莲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学校中学历史高级教师,长沙市望城区历史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做有温度的班主任,让教育充满爱与光“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”这是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学校谭姣莲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。33年党龄与教龄相伴,30年班主任工作深耕,连续15年坚守初三教育教学一线,她如一朵清雅的莲,扎根教育沃土,照亮了无数学生的求学之路,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教育华章。在学生眼中,谭姣莲的历史课从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。她总能用巧思让课堂 “活”起来——把课堂搬到操场,借升旗仪式开展爱国教育;将时政热点融入教学,化作生动故事流入学生心田。初三作为学生学业的关键阶段,常有“烫手山芋”班让人望而却步,而谭姣莲却成了名副其实的“后进班级管理专业户”,主动接过一个个棘手的班级。如今的谭姣莲,早已是区域教育发展的领军人物。作为班主任、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,她始终不忘带动年轻教师成长,将自己30年的班主任经验倾囊相授,帮助更多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和班级管理的骨干。“如果可以延迟退休,我还想再带几届关门弟子,把我的班主任经验传给更多年轻老师,把教育热情传递给更多学生。”谭姣莲展望道。自踏上讲台那天起,谭姣莲就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,立足岗位甘为人梯、甘做“螺丝钉”。

蒋美英 浏阳市第三中学教师,担任班主任十余年“高考改变我,我想照亮农村娃”“我是来自农村的女孩,是高考改变了命运,我想回报生我养我的农村。”这是浏阳市第三中学教师蒋美英选择农村教育的初心。2011年踏上农村教育讲台,从安化县羊角塘镇中学到浏阳三中,从普通教师到中小学高级教师、教师发展处副主任,在农村教育的航道上做灯塔点灯人,点亮无数学子的成长之路。“蒋老师的地理课幽默风趣,总能把难懂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!”这是浏阳三中学子对蒋美英课堂的一致评价。任教以来,她始终在教学中寻求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平衡,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,每次教学问卷调查都收获学生高度肯定。这样的趣味,来自蒋美英老师将地理教学可视化生活化。“利用多种方式与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,比如多利用图片与视频帮助学生对知识与过程有直观的感受,降低学习的难度,增加学习兴趣。”“要给学生一杯水,自己得有一桶水,甚至一条奔流不息的河。”蒋美英深谙此理,多年来坚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我。除了教学与教研,蒋美英还担任了10年班主任,所带班级多次获年级评比一等奖。14载春秋,蒋美英用行动诠释着农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。“只要农村教育需要,我就会一直坚守下去。”蒋美英的话语朴素却坚定,未来她仍将以热爱与坚守,在农村教育的舞台上续写更多精彩篇章。举报/反馈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